防疫复工两不误,考验干部真觉悟
时间:2020-02-15 13:09,来源:白鲨在线
聂辉华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各地要开动脑筋、合理安排,统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序复工复产。
然而,一些地方没有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甚至阳奉阴违,一刀切地采取阻断交通、封闭社区、隔绝人员流动以及违规“征用”过境医疗物质等简单粗暴的防疫措施。例如,某地在高速公路设卡,对来自本省其它地区以及湖北、安徽、江西等周边省份的车辆强行“劝返”,而这些车辆返回时却又被出发地设卡堵截,致使一些车辆及人员只能在高速公路上“流浪”。此外,一些城市小区实行全面封闭管理,禁止社区居民正常外出,一旦外出上班就必须在单位吃住,不得返家。这些所谓的“硬核”防疫措施甚至得到了不少网民的交口称赞,实际上这些简单粗暴的防疫举措不仅违法违规,而且不利于复工复产,最终会对防疫本身带来困难。因此,必须旗帜鲜明地对这类行为进行批判。
首先,简单粗暴的阻隔措施是一种典型的地方本位主义,不利于全国范围的疫情防控。防控疫情事关全国人民的切身利益,必须发挥中国的制度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的统筹思路。如果每个地方只顾及自己的眼前利益,随意阻隔交通,必然导致急缺的医疗物质无法快速投放到疫情爆发的严重地区,从而耽搁了患者的治疗。同时,被阻隔的人员不得不到处“流窜”,这其实增加了疫情跨区传播的风险。如果每个地区都采取这种“以邻为壑”的防控举措,那么本地患者所急需的医疗救援物质和生活必需品也将无法送达,这其实是一种害人又害己的“囚徒困境”。要走出这种囚徒困境,就必须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各地互通有无,情同手足,联手抗疫,坚决避免这种“互害式”防疫举措。
其次,简单粗暴的阻隔措施是一种形式主义和懒政庸政。一些地方为了体现防控疫情的政绩,层层加码,盲目升级管控措施。背后的逻辑是,我封得越严,管得越紧,说明我越重视上级指示,如果再出事就不是我的责任了。这种罔顾实际情况,缺乏总体平衡的管理思路,实际上是一种懒政和官僚主义,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讨好上级和推卸责任。防控疫情需要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在防控疫情的同时要逐步恢复生产,并且经济发展才是提高公共卫生水平和完善公共治理的物质基础。因此,各地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应该在科学判断本地疫情的前提下,精准防控疫情,精准复工生产,方能体现“守土一方”的大局观和担当精神。
再次,简单粗暴的阻隔措施体现了一种短视主义,会削弱中国在世界供应链上的重要地位。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一个突出优势就是拥有巨大的、统一的国内市场。中国的每一个地区都是国内分工网络的重要一环,也是全球分工网络的毛细血管。粗暴阻隔人员和物质在地区之间流动,实际上是人为地切断了供应链,这不仅会对本地经济发展造成后续的伤害,而且破坏了中国各个地区之间以及中国和世界的分工网络。尤其要注意到,近年来反全球化浪潮的涌动以及中美贸易摩擦事件,导致一些国家开始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如果任由各地在这一次防疫运动中各自为政,必然损害中国作为世界供应链的重要价值,不利于中国制造的全球地位提升,并最终削弱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疫情逐步缓解的当下,如何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这是对各地干部大局观和担当精神的考验。根据中央部署,各地应该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统一认识,坚决贯彻中央精神,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大局意识。第二,依法依规加强防疫管理。主要是完善人员排查,有效阻断疫情传播,同时调动各路资源医治已有患者,逐步减少新增患者,最终打赢这场防疫战。第三,为防疫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关键是确保防疫期间的医疗物质生产和投放,同时确保民生不受根本影响,优先保障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居民必需品的供给。第四,畅通交通网络和人员流动,在融资、用工以及税收等各方面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暖心的支持。在这方面,浙江省的做法开了一个好头。浙江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一方面严正地指出了粗暴阻隔人员流动的错误做法,另一方面要求本省各地实行分类管理、分级管控,原则上不得随意限制居民正常出行。
(聂辉华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本文发表于财新网,2020年2月12日,http://opinion.caixin.com/2020-02-12/101514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