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博客 加入收藏联系信箱我要投稿
首页 聂辉华 我的作品 教学研究 聂辉华博客 出版物 视频 联系方式

什么才是和谐社会?

时间:2008-01-13 00:00,来源:白鲨在线

 

一、为什么动物世界能够和谐?

 

生物界最根本的法则是什么?是自然选择。所谓“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是达尔文揭示的演化论的核心思想。有趣的是,经济学将这一自然法则演绎得淋漓尽致。毫不夸张地说,自然选择是经济学的终极信仰。没有这一信仰支撑,经济学无法彻底地解释竞争导致帕累托效率这一核心观点。更有趣的是,经济学家哈耶克甚至反过来认为,达尔文是受密斯《国富论》的启发才提出了这一思想。[] 自然选择过程究竟是不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演化过程,从事后的角度看,这是无法证伪的。严重的问题恐怕在于,简单的“优胜劣汰”几个字掩盖了生物界纷繁芜杂的真实生态。

我们从小就知道,狮子吃狼,狼吃兔子,兔子吃草。按照这样直线的逻辑推理下去,既然狮子是百兽之王,竞争的结果似乎应该是动物界只剩下了狮子,最后狮子也饿死了才是。这个逻辑虽然没有变成现实,但并非不合理。一些科学家就是用这种逻辑来推测恐龙在地球上灭亡的原因。但这个逻辑毕竟没有变成现实,说明有其他原因。一个原因是,狮子和其他动物会考虑到自己和种群的未来,不会杀鸡取卵。但这个说法显然站不住脚。且不说动物没有这么高的智商来解决外部性问题,而且演化论也证明具有“自私的基因”的动物更可能生存下来。[] 另一个原因是,狮子并不总是能打败狼,狼也并不总是能打败兔子,即处于生物链下端的生物总是能以一个正的概率保护自己免受天敌消灭。

我相信第二种解释。在一次独自旅行的途中,无聊时看的一段《动物世界》电视节目让我茅塞顿开。该节目讲的故事是,虽然一只狮子可以在单挑中打败一只大象,但是一群大象却可以打败一只狮子。狮子通常单独行动,但是大象通常集体行动。因此,成群的大象得以在狮子的威胁下生存下来。

由此可见,我们今天看到的动物界之所以如此多姿多彩,并不是因为存在一种自上而下的竞争优势,而是因为不同的动物之间能够相互钳制,并且以正的概率保护自己。所谓的“生态平衡”,我理解就是一种经济学意义上的“均衡”。在这个博弈均衡中,每一种动物都在给定别人策略和自己以正的概率具有自卫能力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策略最大化自己的生存空间。如果缺少自卫能力,那么这个均衡就不存在了。这个策略优化的结果,可以看作一个演化的过程。在这个博弈均衡中,每一种动物都以正的概率具有攻击猎物的绝对优势,同时以正的概率具有被攻击的绝对劣势,因此整个动物界才可能和谐共处。

 

二、人类应该向动物学习什么?

 

我们希望建设一个和谐社会,但是什么样的社会才是和谐社会?我理解,如果一个社会中,每一阶层都在某些方面以正的概率拥有相对于其他阶层的绝对优势,这样的社会才是和谐社会。什么意思呢?

简单地说,如果甲比乙有钱,但是乙比甲有才,丙比乙漂亮,而丁比丙健康,那么甲乙丙丁四种人都可以和谐相处。因为每一种人都在某个方面拥有对方所不及的优势,这样他们之间才有分工合作的必要,也才能维持一种平等的分工合作,并最终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相反,假如甲是一个官员,他凭借权力发了大财,读了一个在职的博士学位,包了一个漂亮的二奶,还天天吃着山珍海味,总之他得到了所有最好的东西。那么结果会如何呢?极端地说,因为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制衡甲,所以甲将利用自己拥有的绝对优势成为奴隶主;因为没有任何能力保护自己,所以乙丙丁三种人将沦为奴隶;最后两个不可调和的阶层之间爆发了战争……

从经济学上说,和谐社会是一个相互制衡的社会。只有每一方参与人拥有制衡对方的能力,才能避免自己被消灭,均衡才能形成。制衡的武器是什么呢?是自己作为某个阶层或群体拥有的绝对优势。如果仅仅是比较优势是不够的,因为从理论上讲再弱的一方都有相对于对方的比较优势,而且关键是比较优势理论并不涉及利益分配问题。你完全可以说奴隶拥有从事苦力活的比较优势,但这跟改变奴隶的地位没有关系。奴隶社会可以是一个长期稳定的社会,甚至是一种低水平的均衡状态,但显然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奴隶要改变自己的地位,最终必须拥有控制重要资源的绝对优势。参与人拥有绝对优势的概率不能太高,否则就会扼杀竞争,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但也不能太低,至少要满足所有人的参与约束。好比在动物世界,狮子吃掉羚羊的概率和羚羊摆脱狮子的概率都必须足够高,太低的概率就会影响到两者生存的空间和数量比例。

从心理学上说,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每一个阶层的人都拥有心理上的绝对优势,不存在一个阶层可以处处优于另一个阶层。好比城里人可以更充分地享受现代文明,但是乡下人可以更充分地享受自然环境。每一种人都不觉得自己低人一等,都会自尊地活着,都能体面地工作,这样的社会怎能不和谐?

从政治学上和社会学上说,一个和谐的社会是一个“权威分离配置”的社会。中国几千年专制社会的特征是,如果一种人在一个领域取得成功,从而拥有某种权威,那么他就可以在其他领域也拥有相应的权威。我把这种现象称为“权威的错位配置”。权威的错位配置一方面导致社会各个领域的资源都不能被高效利用,而是围绕某种权力低效集中,另一方面导致社会的各个阶层之间无法进行平等的对话,从而阻碍了一个和谐社会的形成。[]

 

三、怎样建设和谐社会?

 

理解了和谐社会的要义,对于怎样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在理论上就不是一个难题了。难的是如何做得到。

和谐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比尔×盖茨领导的微软公司之所以敢于常年跟美国司法部和二十个州打官司,是因为他们坚信法律的至高无上。否则,一个派出所都可以把微软给灭了。如果有一天,那些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可以自信地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起码利益,而不是劳驾总理来讨工资,我们便具备了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法律以及公民心中的法治观念应该是世俗社会的终极信仰。

和谐社会是一个可以集体行动的社会。20世纪80年代之后,跨国公司纷纷把工厂搬到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他们一味压低成本,不关心劳动者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曾有媒体披露耐克公司在东南亚的工厂雇佣童工、强迫工人加班等,导致了全球范围的大规模的抵制活动。在国外诸多非政府组织(NGO)的压力下,很多跨国公司在把订单交给中国工厂生产之前,都要检查工厂的工人生存状况,主要是卫生、环保、社保、加班和最低工资制度。自己工人的状况要外国人来关注,这实在是悲哀。如果有一天,各个阶层的劳动者都拥有有力的维权组织,拥有充分表达的自由和能力,各个阶层之间能够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利益博弈,那么各个阶层之间的沟通便能达成友好互利的合作。这样的社会才是真正的公民社会,也是真正的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社会。是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我们希望看到一个制衡的、和谐的上层建筑出现,那么我们首先要发展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基础。全国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这20%的人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不到10%,这种分配格局显然不利于公平的竞争。如果有一天,石油不是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寡头手里,电信不是操纵在中国网通、中国电信这样的巨无霸手中,我们的民营企业也能够进入世界500强,中国的市场经济才真正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阻碍市场经济的,不是真正有计划经济倾向的人,而是既得利益者。《反垄断法》居然不反行政垄断,也就毫不奇怪了。既得利益者势力如此之强,芝加哥大学的两位著名经济学家RajanZingales大声疾呼,要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但愿有一天,我们不需要担忧从官商勾结的联盟中拯救市场经济。

 

本文发表于《经济学家茶座》2007年第五辑,总第31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讲师。作者所发表的观点与作者所在单位无关。

[] 参考哈耶克《致命的自负》。

[] 参考道金斯《自私的基因》。

[] 关于这一观点的更详细阐述,请参考拙作《“刘翔读博”与“李约瑟之谜”》,链接http://www.niehuihua.com/dispArticle.Asp?ID=222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