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博客 加入收藏联系信箱我要投稿
首页 聂辉华 我的作品 教学研究 聂辉华博客 出版物 视频 联系方式

再论“三个和尚没水喝”——企业理论版

时间:2006-05-18 00:00,来源:白鲨在线

 

一、经济学寓言的重要性

 

现代经济学借助复杂的数学工具构建了一个严谨的公理化体系,因此越来越像一门“科学”了,这令行内的经济学家沾沾自喜,但却受到行外的普通读者频频指摘。的确,从形式上看,经济学越来越像一门“玄学”了,它的术语和方程几乎将所有非专业人士拒之门外。然而,情况并没有这么严重。因为经济学家在写作专业论文时,通常都遵循一些“八股”式的结构,即先是“导论”,接着是“模型”,最后是“结论”。就我所研究的契约与组织理论而言,更有趣的是,作者通常都会在“导论”部分讲一个通俗的故事,或者虚构一个寓言,借以表达文章的主要逻辑和结论。欧美顶级经济学杂志的文章篇幅都很长,完全允许作者这样写作。这样,即便一个完全不懂数学的人,也能通过了解故事掌握文章的主要意思。我相信,国内那些批评主流经济学过于“玄乎”的人,如果真正了解国际经济学文献,至少会稍微改变对主流经济学的“傲慢与偏见”。

在契约与组织理论领域,我相信最著名的经济学寓言一定是通用汽车公司(GM)收购费雪车身公司(Fisher Body)的案例。这个案例最早出现在Klein等人1978年发表在《法律经济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寓言的大意是,由于通用和费雪之间的合同是不完备的,因此双方都担心一旦作出了沉淀投资,就被锁定在交易关系中,对方会通过提价或压价来敲自己的竹杠。由于这一寓言形象地表达了“契约不完备会导致敲竹杠行为”这一经典命题,[1] 因此它成为19752000年间被引用率最高的20篇论文之一!更有意思的是,尽管这个寓言被广为引用,但是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科斯(Coase),却认为这个案例本身是错误的,它的结论也是站不住脚的。正反双方甚至在2000年《法律经济学杂志》专号上各自发表文章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然而,正如该案例的“始作俑者”Klein所言,重要的不是案例本身是否准确,而是它是否足以刻画一个经济学命题。如果没有这个故事,我相信不完全契约理论恐怕不会如此广为人知吧。夸张地说,一个好的寓言胜过一个好的经济学家!

经济学中的其他故事,例如“蜜蜂的神话”、“灯塔的故事”,也都是耳熟能详的。遗憾的是,国外经济学家极少引用中国的寓言。按说中国文明久远,饱经沧桑,该经历的都经历过了,怎么会没有适合表达经济学命题的寓言呢?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寓言,说的是“一个和尚担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在我看来,这个故事经过改编后几乎可以表达所有的与组织有关的理论,其效果完全可以远超过通用和费雪的故事。如若不信,且看本文细解。   以上为第一部分,浏览全文请下载以下pdf格式文件
点击浏览该文件

*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

[1] 详见Klein, B., R. Crawford and A. Alchian, 1978, “Vertical Integration, Appropriable Rents and the Competitive Contracting Process”,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21: 297-326.关于这一理论的更全面介绍,参考杨瑞龙、聂辉华:《不完全契约理论:一个综述》,《经济研究》2006年第2期。更通俗的版本,参考聂辉华:《挑战所罗门国王的智慧》,《经济学家茶座》总第20辑。限于篇幅,我将节略后面的参考文献。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