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博客 加入收藏联系信箱我要投稿
首页 聂辉华 我的作品 教学研究 聂辉华博客 出版物 视频 联系方式

用小人还是用庸人?——西游记经济学之四

时间:2015-03-08 00:00,来源:白鲨在线

一、唐僧也有开小差的时候
 

    中国有句古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意思就是,如果你信任一个人,就不要怀疑对方的人品或水平,否则就不要让对方做这件事。这句话被很多人奉为管理信条,也常常作为上司对下属充分授权的理由。然而,这句话既经不起逻辑的推敲,也经不起事实的检验。

    首先,人性都有弱点,因此信任总是相对的。西方有句谚语: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这话非常深刻。从人品上讲,人既不是“性本善”,也不是“性本恶”,而是善恶的结合体。用经济学方法来分析,每个人都是在约束条件下最优化自己的行为。这里的约束条件主要是外界环境,包括家庭条件、社会气氛、法律法规以及同伴行为。因此,行善或作恶都是内生的结果,是因为别的原因驱使他这样去做,而不是他天生就是善人或恶人。遗憾的是,在人情社会中,我们往往过于看重个人的表现(结果),而忘却了人的本性及其面临的约束条件(原因),甚至继而用个人的表现来为人品或水平辩护。

    在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绝对是人品最值得信赖的人之一。唐僧从小在寺庙被养大,虔诚信佛,又感恩唐太宗为其报了杀父之仇,因此对唐太宗交代的西天取经使命可谓忠心耿耿。他在临行前曾经发下毒誓:“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轮回地狱。”的确,唐僧从走出大唐国境开始,就遭遇各种妖魔鬼怪,历经千辛万苦,但是坚贞不屈,矢志不移。不过,意志如磐石的唐僧,竟然偶尔也有思想开小差的时候。《西游记》第五十四回,唐僧师徒进入西梁女儿国。女儿国国王决意招唐僧为夫,以倾国财富相赠。女儿国王在金銮殿初见唐僧,携手搀扶之时,原著《西游记》形容唐僧“战兢兢立站不住,似醉如痴”,显然是“有一点动心”了。电视剧《西游记》在此细节之处进行了精彩的演绎。剧中,唐僧在女儿国王的甜言蜜语和似水柔情的爱情攻势下,已经默许了共度春宵,结果却被赶来的蝎子精打杀了风景。在离开女儿国之后,唐僧心意犹在,竟然要靠诵经来平复内心的躁动。

    试想,连唐僧都有“靠不住”的时候,谁人敢说自己意志坚如磐石?因此,给定人性是有缺陷的,对任何人的人品的信任都是相对的,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值得信任的人。人与人的差别,不是天使和魔鬼的截然不同,更可能是每个人包含的天使成分和魔鬼成分有所不同,并且因为遭遇了不同的外部约束条件,而不同程度地爆发罢了。

    其次,人品不等于水平,要选择性使用每个人的特长。用人不疑体现的是一种信任,这种信任包括两个方面:人品和水平。人品可以算是主观判断,水平(或才能)是客观条件。问题是,人品和水平往往不是匹配的。人品好的未必水平高,而水平高的又未必人品好。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根据人品和水平两个维度将人分为四类:“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用人不疑”似乎意味着,如果对方人品好,就相信对方水平高,这显然是幼稚的。从效果上看,不管是好人办错事还是坏人办错事,造成的损失都是一样的,并没有本质区别。

    因此,面对重任,如果信任一个人的人品,就要帮他提高自身水平,否则对方就会辜负了你的信任。精于机制设计的如来佛祖对唐僧的使用就体现了这一点。如来派观音菩萨去东土找取经人,但是他知道从东土到西天,一路有无数妖魔鬼怪,而东土凡人根本不可能战胜这些妖魔鬼怪,这与取经人意志是否坚定无关。因此,他将几件护身之宝(袈裟和锡杖)和降魔之宝(紧箍儿三个)给了观音。在《西游记》第十四回,孙悟空打死了六个抢劫的土匪之后,唐僧与孙悟空第一次发生了冲突,孙悟空负气出走。观音变成一个老太太,将袈裟和锡杖送给唐僧护身,并将一个紧箍儿和紧箍咒给了唐僧,用来约束孙悟空和保护唐僧性命。顺便说,观音只给了唐僧一个紧箍儿,私自截留了另外两个,后来先后戴在了黑熊精和红孩儿头上,并将两个妖怪收为己用。如来应该是知道此事的,为什么不怪罪观音呢?以后再表。

    “疑人不用”也是不对的。司马光认为,因为德才难以两全,所以如果圣人和君子难以找到,宁肯用愚人,也绝不用小人。因为“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打个比方,品德是1,才能是0。品德越高的人,才能越高越好;品德越差的人,才能越高越坏。我不同意这个观点。第一,如前所述,品德是相当而言的,而且是随环境变化的。一个好人,在一个坏的环境下,也可能变坏;反之亦反。第二,才能是工具,关键看怎么用。在好人手里,菜刀就是切菜的工具;在坏人手里,菜刀可以成为杀人的利器。菜刀本身是中性的,才能也是如此。关键在于,如何创造条件,让每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利用,而同时每个人的私心(魔鬼的一面)又得到约束。

    在《西游记》中,策划西天取经的如来佛祖和管理取经任务的观音菩萨,都是“人尽其用”的管理高手。在取经团队中,除了领队唐僧根正苗红之外,其余团队成员无一不是戴罪之身。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判了500年的有期徒刑;猪八戒调戏嫦娥,相当于强奸犯;沙和尚打破天宫玻璃盏,是破坏国家财产;白龙马纵火烧毁殿上明珠,被判死刑。而且,在戴罪立功之前,猪八戒和沙和尚依然违法违纪,简直就是恶人谷出来的。但是,你看他们不是照样被法力高强并且擅长顶层设计的观音菩萨收拾得服服帖帖,最终各得正果?

 

二、如何在庸人和能人之间取舍?
   

    根据我们的分析,“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违背人性假设,过于偏激,绝非管理信条。我认为合理的观点应该是,“用人敢疑,但以制度为工具,对事不对人;疑人敢用,但是要看具体环境谨慎使用”。

    首先,在人品和制度之间,多相信制度,少相信人品。制度就是明确的、稳定的游戏规则,可以为所有当事人提供稳定的预期。从某种程度上讲,用制度进行管理的反面就是人治。人治过于依赖主观判断,导致政策因人而异,容易导致波动性、人际冲突和歧视性。而制度相反,它强调对事不对人,具有稳定性、匿名性和对称性的优点。稳定性体现为,制度不会因领导变动而变动,或者早令夕改,让员工无所适从。匿名性体现为,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制度都一视同仁,执行制度的人可以将制度作为人情的挡箭牌。对称性体现为,不管是哪一派当领导,都要遵守这个制度,因此潜在的反对者会减轻对制度及其执行者的敌意。

    举一个管理实践中的小事为证。某单位有一些员工经常迟到早退。为了提高出勤率,主管A亲自督查。他秉持“用人不疑”的态度,对自己熟悉或信任的员工,对方只要给他一个迟到早退的理由,他都大度地既往不咎。结果,他熟悉的员工继续我行我素,而不熟悉的员工则想办法与他套近乎,被处罚的员工则抱怨主管A处事不公。老板让主管B接手这件事。主管B制定了上下班打卡制度,明确规定迟到早退者扣除奖金。他首先声明,这个制度是从公司的整体利益出发,不是要有意惩罚某些人,而且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因为有制度在先,尽管主管B熟悉的员工迟到早退了,他也照样扣除奖金,并且表示这是公司的制度,他也没办法通融。一开始有熟悉的员工为此抱怨,但后来不熟悉员工都认为他处事公正,最终所有员工都对该制度表示理解,迟到早退现象自然少多了。

    在《西游记》中,观音虽然算是唐僧的师傅,但并不表明她对唐僧的人品和水平就绝对放心。事实上,她一直在暗中布局,通过制度监督和保护唐僧师徒。例如,在小说第十三回,唐僧刚出大唐国境,就遭遇了老虎精,两个随从被吃掉,但他自己“侥幸”被太白金星化身搭救。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个太白金星应该是观音委派来保护他的。实际上,观音派的人绝不止一个,而是一个二十小时全天候值班的神祗团队,包括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驾珈蓝,一共39个神仙!这些神仙一方面要保护唐僧师徒,另一方面也要监督他们。第65回,在小雷音寺孙悟空被金铙盖住,值班神仙们一边暗中保护唐僧,一边派人上天庭搬救兵,请二十八星宿中的亢金龙钻开金铙,总算让孙悟空逃脱。不仅如此,观音甚至亲自上阵,对唐僧师徒的取经决心进行试探。第二十三回,观音会同黎山老母、普贤和文殊,四个大神仙变身母女四人,欲与唐僧师徒四人配对,结果只有猪八戒把持不住,最终被绑在树上,以示惩戒。

    其次,疑人敢用,但要用出水平。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关键是如何利用各自的特长,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就对老板、领导或上司的掌控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精明的领导能够不仅能够用好君子,也能用好小人。电视剧《铜齿铁牙纪晓岚》中,乾隆就是这样一位高明的领导。一方面,他既重用德才兼备的大才子纪晓岚,又倚重忠心耿耿的大奸臣和珅,并且巧妙地在两人之间挑起矛盾,让他们各自对自己忠心无二。

    在管理实践中,特别是在商界和官场,究竟是用一个忠诚的(人品好)下属,还是用一个能干的(水平高)下属,这成为一个永恒的困境。强调忠诚,有点“任人唯亲”;强调能力,好比“任人唯才”。显然,因为品德和才能难以两全,所以两种思路都有缺陷,不可偏颇。美国西北大学两位教授Egorov和Sonin(2011)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们分析这样一个极端案例:一个独裁者或一把手,面临对手的挑战,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是用一个忠诚但是能力平庸的下属,还是用一个能力很强但是有异心的下属?通过构造一个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他们得到结论:(1)对手占有的资源越多,对自己威胁越大,就越是倾向于用庸人;(2)镇压反叛的成本越高,就越是倾向于用小人(或能人)。背后的道理比较直观。老板越是觉得有人觊觎自己的宝座,就越是看重忠诚,此时能力是次要的;但如果政局不稳,自身难保,此时就不得不重用小人(或能人),忠诚与否先放一边,保住江山要紧。一句话概括:老板强,则敢用小人;老板弱,则重用庸人。清末的历史可以为此做注。太平天国起义之后,清朝风雨飘摇,清廷的嫡系部队八旗和绿营不堪重用,而地方军队(团练)又难以放心。但是,大敌当前,清廷保命要紧,不得不重用汉人,因此才有曾国藩和李鸿章以及湘军和淮军的崛起。

 

(作者聂辉华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本文发表于《经济学家茶座》,2014年第65辑,发表时题为《用人敢疑,疑人敢用——西游记经济学之四》。《西游记经济学》已经完成,正待出版。)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