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博客 加入收藏联系信箱我要投稿
首页 聂辉华 我的作品 教学研究 聂辉华博客 出版物 视频 联系方式

斩断政企合谋的利益链条

时间:2009-11-11 00:00,来源:白鲨在线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在一个月内多次揭露,中国五矿集团下属的河北北洺河铁矿和玉石洼铁矿违规向当地河滩和山沟排放尾矿,严重破坏了环境,影响了居民健康。地方政府和司法机关却对此“无能为力”。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健康并且侵蚀经济增长的重大难题。据专家计算,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年均9.8%的中国GDP增长中,约有一半是环境成本。除了环保问题之外,矿难问题也频繁发生,两者的共同点是高速增加的GDP背后隐藏着难以告人的成本。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环保问题和类似问题会屡禁不止?如何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这类现象的发生?

环保问题和矿难问题绝不是一个认识问题,因为两者的危害早已人所共知。这类危险现象之所以能长期存在,乃是因为有能力取缔这类现象的主体能够从中渔利,并且承担很少的成本。而获利的主体,无非是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通过引入某些高污染、低安全的企业,地方政府得到了GDP、财政收入和就业,其中一些官员凭借“政绩”获得政治晋升,而企业则获得廉价土地、能源和基础设施,赚取高额利润。由于GDP增长的负面效应在短期内难以察觉,一些事故也可以被隐瞒,于是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结成稳定的利益同盟,以合谋的方式躲避了中央的监管。而事故的曝光,往往是媒体的偶尔察觉。这就是为什么在高速经济增长的背后,会有那么多悲痛故事的根本原因。河北两个乡村的环保问题,不过是诸多政企合谋的两个案例而已。要让单纯追求GDP增长的地方政府赶走自己的“摇钱树”和“升官梯”,说有多难就有多难。当地环保机构和安监机构终日面对眼皮底下的企业违规排放尾矿,恐怕不仅仅是无能为力,而是根本不想出力。毕竟,在目前的行政体制下,地市级以下的环保和安监机构尚未成为独立于地方政府的监管机构。

面对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合谋构筑的利益链条,单纯地加强自上而下的监管虽然可以暂时缓和问题,但是绝非长久之计。显然,将希望完全寄托于某些中央机关的雷厉风行是不现实的,因为中央机关并不是全知全能的,否则将所有地方机构变成中央分支就解决问题了。而本来可以行使监督权的媒体也往往备受掣肘。既然政企合谋的动因在于“唯GDP论”,那么斩断利益链条的关键就在于破除“GDP神话”。当地方政府把GDP之外的因素,诸如环保、民生和教育,都纳入自己的目标函数时,它们才有动力去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破坏环境和带来生产安全隐患的政企利益同盟就不攻而破了。中央要做的,不仅仅是加强监管,更重要的是用好政绩考核这个指挥棒。这涉及到行政体制和财政体制的改革,而且在增长被严重依赖的时期要找到成本更低的官员考核方式尚待时日。我们注意到,最近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全国各省市节能减排的考核结果。倘若这类考核结果能够系统性地纳入地方政府的考核范围,那么实现科学发展观才真正有了激励机制。从根本上说,只有贯彻科学发展观,才能彻底消除那些环保隐患和矿难。

中国五矿集团在河北违规排放尾矿事件的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在中央媒体屡次揭露问题之后,五矿集团仍然有恃无恐,而且高调否认调查结果。面对如此强势的央企,也难怪地方政府对此熟视无睹。如果参与合谋的企业可以手眼通天,那么即便是作为揭露政企合谋之利器的中央媒体,也将难有作为,甚至可能陷入进去,这种利益同盟的固化才是令人更担心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也是贯彻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容之一。

(作者系哈佛大学经济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原文修改后发表于《21世纪经济报道》20091110,作者对原文内容负责。链接为http://www.21cbh.com/HTML/2009-11-11/153345.html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