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博客 加入收藏联系信箱我要投稿
首页 聂辉华 我的作品 教学研究 聂辉华博客 出版物 视频 联系方式

网络问答录(一之三):一般问题

时间:2006-08-02 00:00,来源:白鲨在线

续一之二

 

23、聂老弟:我认为你是在从事一项事业。有人说,一个人一生要是能把自己想干的事干完一件,就不错。你正在干一件感人的事。

    回复:言重了,我不过是在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希望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学教育能尽绵薄之力,则吾愿足矣。多谢鼓励!

 

24、有幸看到这个网站,感觉帮助很大,我是研究企业制度的研究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就是看了一些关于制度经济学方面的书,还有关于企业治理方面的实证研究方面的论文,理论知识有限,现在想写篇论文,可是选题很难,怎样才能找到既可以用到专业知识,又可以进行实证研究的论题,站长能给些帮助和建议吗,还有,如果考相关专业的博士,是否很难啊,关于制度经济学的博士点好象很少有学校有啊,是否能考企业管理专业下的企业理论、制度方向。

    回复:任何理论都可以应用于实际,因此只要你年青时真正掌握了理论,不愁没有联系实际的机会。至博士点,按照教育部的规定,理论经济学的博士点主要是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等,没有专门的制度经济学,你需要自己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判断。另外,学习制度经济学,也需要很好的西方经济学功底。预祝你成功!

 

25、聂老弟:(可能比你大一点),刚刚拜读了你的《一个大陆学生心中的杨小凯》,很想和你说两句。我现在在MONASH大学读MBA,曾听过教授的课,也是他的高徒史鹤林博士的学生。对教授我是很尊敬的,读过他的很多著作,很多观点深以为然。不过却无法苟同学习西方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是中国的出路。出国有两年了,深深感到西方经济的尴尬。一方面极力推行自由经济,一方面却不停的在制造着MONOPOLY,完全忽略了自由经济的土壤。聂老弟,你是研究经济的,你就认为西方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就一定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吗?另,教授晚年信教,实是一种对现状的无奈和逃避,而不是你所说的要成为打通经济学、政治学和宗教学的哲学家了。另,教授去时,作为澳洲社会科学院的院士和澳洲经济界的领军人物,没有一家澳洲的主流报纸报道。我想教授在九泉下也会为这西方所谓的民主感到心痛的!!

    回复:非常高兴你对我的文章提出评论。你对杨小凯先生有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我并没有说西方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就一定适合中国。实际上,什么是“西方的制度”并不是一个容易取得一致的定义。最近,RajanZingales两位芝加哥大学教授也指出“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其实是非常脆弱的”。应该说,理想的西方制度是很稀缺的,走到理想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的道路上来,不仅是中国的任务,也是许多西方国家的任务。但是,我们不能放弃这一方向。感谢你的评论深化了我对此问题的认识。欢迎联系。

 

26、社会学与经济学衔接的主要论题是什么?或者是经济学的哪个分支?有没有经典著作?我是外行,问些幼稚的问题,请聂兄见谅。

    回复:经济学与社会学的结合,有“经济社会学”,经济学家、诺奖得主贝克尔写过很多这方面的著作,比如《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你可以看看。

 

27、我十分喜爱经济学,可是在把书上的知识与实际联系的时候,我感到手足无措,我不知道怎样把它与生活相结合,您能指点一下吗?

    回复:要结合经济学案例和实际案例来理解,可能会好些。比如,看一些《经济学原理》(如曼昆著的)、看一些经济散文(如张五常的),或者研究一些从案例出发提炼理论的文章(比如新制度经济学的文章)。

 

28、我已经是研究生二年级了,看书或看文章的过程中似乎有一点自己的想法,但过一段时间,这点想法就被自己否定掉了。不知道这是不是意味着还没有入门。请您指点一二,谢谢!

    回复:这恰恰是你进步的表现。人有想法是正常的,但是其实很多想法前人都已经常识过了,如果你看的文献足够多的话。本科时应该多打基础,不要急于写文章,当然可以想想。

 

29、我还处于学习的阶段,并且起点相对于聂兄你来说要低很多,但我不停地学,只是越到后来我感觉未知的东西越多,看了聂兄诸多佳作,不禁疑问,聂兄的学习方式是怎样的?你的做人哲学以及生活态度又是怎样的?因为我想后者才是聂兄成材的关键。希望聂兄可以在百忙之中对我指点一二,在我思想的成长过程中给予我帮助,不胜感激!!

    回复:谢谢你的夸奖。老实说,看了你的留言,我有一种汗颜的感觉。因为我完全不值得你的夸赞。经济学本身已经博大精深,我所了解的只是其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至于哲学、历史,我更加感觉自己有非常迫切的学习需要,但是却总是没有很多时间。这样说,你可能觉得我是在推诿,我最后只谈点个人看法吧。其实,学习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向经典原著学习,多看论文和名著;老师学习,多听高水平老师的课;向周围的高手学习,多与他们交流讨论。最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的知识建构的取向,然后利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去配置、优化。如果你有一个建构知识体系的想法,然后逐步去完善、弥补,那么你对某个领域就会有比较深的理解,然后你将这种理解转移到其他领域,也将事半功倍。

    以上就是我一点粗浅的体会,其实也都是大路货了。当然,有空多想点问题,偶然写点文章,也是促使自己整理观点和深化认识的好办法。希望这些话对你有一点点帮助。

 

30、师兄你好,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现在国内的教材一般都是用西方的教材.我们都知道国内和西方有些问题是不一样的,我想问的是该以什么样的眼光看西方社会?譬如说应该从什么角度来看?

    回复:从理论上讲,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应该没有东西方之分,因为纯理论都是抽象的、一般化的。至于应用理论,比如金融学、发展经济学,可能有国情的差异,但是大的原理应该没有本质区别。所以,先好好学习再说。

 

31、请问斑竹,参考文献一定是要论文吗?其他的例如新闻可以吗?

    回复:不一定是论文,著作、工作论文(草稿)、报告、新闻报道也都可以。一般把新闻(非学术性来源)放在注释里,这样就不出现在文末的参考文献中了。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