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博客 加入收藏联系信箱我要投稿
首页 聂辉华 我的作品 教学研究 聂辉华博客 出版物 视频 联系方式

《政企合谋与经济增长》后记

时间:2013-05-27 00:00,来源:白鲨在线

这是聂辉华专著《政企合谋与经济增长:反思“中国模式”》的后记。

扉页:谨以此书 献给所有关心中国命运和推动中国进步的人

 

很多人拿到书之后,会首先看后记。因为相对于书中严谨的观点、冷冰的数字或者晦涩的模型,后记更为活泼、生动,甚至不乏动情的表达。对本书作者而言,写完此书时的心情可谓难以名状,万千思绪涌上心头,一时竟不知潮归何处!

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完成于20092012年,无须在若干年后蓦然回首,这注定是我学术生涯中最为关键和最为特殊的三年。这三年,我整天忙碌,非常辛苦,意图向遥望的学术巅峰攀登,因此错过了许多路边的美丽风景,但仍然没有到达理想的顶点。可惜,年华似水,只待追忆。好在有了眼前的这本专著,能够让我聊以慰藉。

2009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那一年,我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一个人负笈北美,在哈佛大学经济学系从事一年的博士后研究,师从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契约理论和企业理论的权威哈特教授(Oliver Hart)。哈特教授对我关怀备至,使我在治学、从教、为人和语言方面受益匪浅。在那里,我立志高远,决心瞄准国际一流的学术研究进军,并拟定了若干雄心勃勃的研究计划。然而,回国之后,情势陡转,我再度被动卷入国内事务的滚滚洪流,拟定的研究计划一再搁浅。很多个日日夜夜,回首在波士顿的点点滴滴,我都空余喟叹。形势比人强!令人遗憾的是,作为一个研究制度的经济学者,我却无力改变制度,悲哉如斯乎?我不想放弃,于是将一个个研究计划中的“长期契约”分解为多个“短期契约”,从而形成了本书中那些意犹未尽的章节。无论是对“政企合谋”整体框架的设计,还是政企合谋在各个领域的表现,又或者是政企合谋产生的影响和制度环境,其中蕴含的观点和思想,于我而言都象是散落的珍珠一般,在灰尘中被湮没。毕竟,加总的短期最优仍然小于长期最优。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够重新将它们串联起来,抖落蒙尘,再次向着学术的光明顶进发。不过,为了这一天,读者可能要再等好几年。

本书的内容延续了我2006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在过去的六年中,本书的重要部分凝聚了我的合作者的心血。他们包括:贾瑞雪、蒋敏杰、江艇、李金波、李翘楚、王湘红、杨汝岱、张彧、张雨潇和邹肇芸等人。我们合作的部分文章陆续发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教学与研究》、《国际经济评论》和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等学术杂志上。为此,我要真诚地感谢上述合作者和发表我们文章的杂志社及其责任编辑。我的学生党力、唐志伯、郭华等人为我提供了各种形式的助研工作,我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企业与组织研究中心(CFOS)通过Young’s读书会、组织经济学seminar,为我的研究提供了直接和间接的帮助,我对他们的付出表示诚挚的谢意。非常重要的是,我的博士生导师杨瑞龙教授,在繁忙的公务之余,一直以各种方式关心和支持我在学术生涯上的发展。此外,一些学术前辈,例如胡乃武教授,人大经济学院的几位领导,还有师兄周业安教授、杨其静教授,以及一些在学界、政界和企业工作的朋友,当然还有我的家人,他们对我的工作一如既往地支持。这一切,都促使我倍加珍惜现有的时间,生怕自己的成就太小,不足以回馈他们的关爱。

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时下的中国,最需要的不是埋首书斋、不问世事的“犬儒主义者”,而是洞悉国情、知行合一的王阳明式“大儒”。然而,不管是在追求学问的漫漫长路上,还是在践行理念的遥遥征途中,我们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都应像爱因斯坦一样不断地拿出更好的“小板凳”。

 

聂辉华

20121227

于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

 

01